武汉国医堂医院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我们对这种疾病一定不要小视。今天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专家将要给我们讲讲那些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症状。
1、幽门肿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幽门狭窄的治疗取得成功是本世纪外科的伟大成就之一。依据地理、时令和种族,有不同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高,约为2.5~8.8,亚洲地区相对较低,我国发病率为3。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4~5∶1,甚至高达9∶1。多见于第一胎,占总病例数的40~60%。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见到胃蠕动波、扪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等三项主要征象,诊断即可确定。其中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触及幽门肿块。
2、腹胀: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3、幽门肌肥大:幽门是胃的出口,是通往肠道的一个关卡,由于幽门肌肉畸形增厚、肥大、水肿,通往肠子的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肠道。胃壁肌肉强烈收缩,既然奶块进入肠子的阻力很大,于是就从嘴里返流出来。这样,病儿处于饥饿状态,势必日益消瘦。
4、幽门管溃疡:病理生理与十二指肠溃疡(DU)相似,胃酸一般增多。幽门管溃疡常缺乏典型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餐后上腹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容易出现呕吐或幽门梗阻,穿孔或出血等并发症也较多。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与幽门管平滑肌收缩功能障碍、溃疡面不易愈合有关。幽门管位于胃远端,与十二指肠交界,长约2cm。幽门管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DU)相似,胃酸分泌较高。幽门管溃疡上腹痛的节律性不明显,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呕吐现象多见,容易发生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武汉国医堂医院根据多年的成功临床治疗经验,按辨证施治原则,制定出独家药物配方,医生可根据精确检测结果,对不同病症施行中草药方;,配合高科技治疗仪器,新一代MCDR胃肠脉冲导融治疗仪治疗,集杀菌、抑酸、调理三管齐下修复受损胃黏膜,中医独家药物配方加上西方先进脉冲导融仪,经科学配伍联合应用靶向治疗,产生一种脉冲光波加速血液循环,和超导融穿透作用,识别跟踪靶向击破幽门螺杆菌的坚硬包膜,摧毁病菌核心DNA,破坏幽门螺杆菌的复制酶,释放出大量的抗病菌因子,修复受损的胃壁细胞,并激活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幽门螺杆菌再度感染,此疗法完全没有副作用,而且痛苦小,效果显著。
关于慢性胃病的发病原因一直不是很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粘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此菌作了大量研究后发现: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1)胃粘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引起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很高,而胃粘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HP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可使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抗体滴度较高。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部分溃疡能愈合。
(7)采用抗HP药物治愈的溃疡病复发率明显降低。
(8)用HP感染恒河猴,能使之发生慢性胃炎,胃粘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
胃镜下细菌直接检测--开创幽门螺杆菌检测新时代
目前检测HP的方法主要有胃镜下细菌直接检测、尿毒酶检查、免疫学检测、C-14呼气检测仪等,其中,胃镜下细菌直接检测作为验证其他检测方法的金标准,是诊断HP的最可靠方法。
胃镜下细菌直接检测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多为胃窦粘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其中胃粘膜细菌培养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时又能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
该项检测还有患者无痛苦、费用低、时间短等特点,是近年来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